“数字技术促进可持续、韧性和包容的中国农业农村转型及对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借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5-07-22 10:04 来源: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2025年7月17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在山东潍坊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顺利举办了“数字技术促进可持续、韧性和包容的中国农业农村转型及对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借鉴”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的主要目标是分享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的成果与经验。该项目在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政策与改革司的指导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资助下,由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黄季焜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历时两年对我国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案例进行了系统总结。会议由亚行技术援助项目农业专家、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易红梅教授主持,来自农业农村部、亚洲开发银行、地方政府、农业数字服务企业、以及深耕数字农业各领域的专家一共3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1 会议开场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蔺惠芳首先发表开场致辞。她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农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农业农村部与亚行在减贫、农村能源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农村养老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数字农业技术援助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双方合作边界,具有里程碑意义。
图2 蔺惠芳副主任发言
接着,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院士作为会议的协办方对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人才团队、先进仪器设备、科研环境、突破性成果,以及研究院围绕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大数据分析、智能化装备适配等智慧农业关键领域开展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最后,他呼吁各方以本次会议为新起点,深化协同创新、机制共建与国际合作,借助亚行平台共为全球农业转型贡献东方力量。
图3 邓兴旺院长发言
亚洲开发银行环境经济学家,项目主管Lan Le首先感谢了北京大学项目团队对于该技术援助项目的持续投入和支持。随后她简要介绍了项目背景与目标,特别强调了中国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推广的经验对于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最后,她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对项目研究内容进行充分的讨论,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黄季焜教授随后代表项目团队针对项目目标、主要活动、研究方法、主要产出以及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进行了汇报。他首先介绍了中国农业和农村地区数字技术总体的应用现状。他发现虽然我国农民群体广泛使用信息通讯技术等非嵌入式的数字技术,但是真正将这些数字技术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比例依然很低;无人机和北斗导航等嵌入式数字技术的采纳率发展很快,但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存在较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黄季焜教授随后还分别介绍了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治理以及数字化服务中的应用场景,探讨了这些数字技术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影响,从成本收益、农民数字化素养等角度总结了个别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分析了部分数字技术采纳率较低的原因。最后黄季焜教授总结目前我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在以下六个方面面临挑战,分别是顶层设计、需求导向、技术创新、成本收益、数字鸿沟、以及农民收益。他提出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转型有待进一步的体制机制创新,其中必要条件是要有完善的信息通讯等基础条件,充分条件要满足主体实际需求、节本增效、有成熟的数字技术以及有较高数字素养的应用者。在此基础上,黄季焜教授认为数字技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潜力巨大,未来更多的政策应该关注农民实际需求、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包容性发展以及农民能力建设。而更多的研究应该关注技术需求和发展路线,厘清促进或限制技术应用的因素以及重视技术应用的成本收益。黄季焜教授表示,中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虽然还面对不少挑战,但其中的经验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图4 黄季焜教授进行项目报告
黄季焜教授的报告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引发了热烈互动。与会者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分享了对报告中涉及的农业数字化发展的看法,包括其潜力和面临的挑战,并围绕目前农业数字化发展模式、可持续性、在不同地区的可复制性、以及新兴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成本收益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图5 参会嘉宾讨论项目内容
会议还邀请了项目团队在过去两年中调研过的、活跃在农业农村数字化一线的地方代表分享了优秀实践经验。潍坊、淄博、苏州、临安和天津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代表分别分享了“潍坊市智慧农业发展情况”、“农业产业链‘数字+’集成应用的淄博实践”、“苏州市作物云管理平台”、“临安区打造山核桃产业大脑,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市农村土地流转信用评价模型创建与金融服务场景”共5个案例。参会者们就这些案例的技术创新、能解决的现实问题、成本收益、可复制性等对各地代表踊跃提问。
图6 淄博市农业农村局刘元忠副局长分享淄博市粮食畜牧全产业链数字化实践
图7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王纯副局长分享作物云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图8 临安区农业农村局信息中心罗煦钦主任分析临安山核桃大脑应用
图9 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分享天津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中的金融服务创新
会议最后,项目主管Lan Le和蔺惠芳副主任分别对本次会议做总结发言。Lan Le女士首先祝贺项目团队圆满地完成了项目任务。她指出,项目成果不仅对中国未来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数字技术应用,而且对向其他国家推广具有重要价值。蔺惠芳副主任总结本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三个核心要素:“协作”、“赋能”和“共享”,呼吁借助亚行平台,进一步通过成果转化、经验共享和国际合作深入交流,将中国在数字农业领域的成功实践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共享,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图10 项目主管Lan Le作总结发言
图11 蔺惠芳副主任总结发言
图12 参会代表合影
当日下午,与会代表赴寿光考察设施农业数字技术应用、村头交易市场数字化改造及“数字增信”助力农村金融服务三大案例。考察第一站来到了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当地的一线生产人员为考察团队讲解了传统农业生产的困难,比如放风、打药耗费人力;同时也展示了水肥一体化、自动放风机等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便利。随后,考察团队前往忠学蔬菜购销处,了解农产品销售环节的数字化设备的应用。购销处的职员首先为考察团队讲解了传统蔬菜采购结算的方法,随后展示了自动过磅+自动结算系统的流程,分享了数字化结算系统为农产品收购购所带来的便利。随后,考察团队来到寿光市王玉丽蔬菜专业合作社,了解农产品采销系统数字化如何与数字普惠金融结合。合作社负责人不仅展示了她之前所使用的传统账本,也和在场的寿光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一起介绍了银行如何切入交易(构建产销服务平台),布设交易结算设备,依托产销服务平台交易数据赋能,创新“产销e贷”产品等。最后,考察一行人来到了寿光农商银行,从总体上了解了该行产销服务平台的发展趋势以及“产销e贷”等农户数字信贷推广情况。
图13 与会代表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考察设施农业数字技术应用
图14 与会代表考察农产品销售环节的数字化设备应用
图15 王玉丽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考察团队展示传统账本
图16寿光农商行向考察团队展示产销e贷等农户数字信贷情况
亚行技术援助项目团队主要成员:黄季焜、易红梅、王悦、刘启明、杨信廷、周南、何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