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
中心新闻
CCAP 30周年回忆录系列 | 乌云花:回忆在CCAP读博时的感动时刻
发布日期:2025/09/16 来源: CCAP
作者:乌云花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8年毕业生
不管在哪儿,不管什么时候,一想到CCAP,我心里总是满满的感动和自豪!一直想把读博时的感动写下来,但是一到动笔就又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写。今天看到小师兄红林写的在CCAP的青葱岁月,情真意切,一下子把我拉回到21年前,太多感动和太多故事涌上心头,我要回到读博的那个难忘的四年!
我的读博路有点曲折。2003年开始报考黄季焜老师的博士,第一年因为微观不及格没能实现读博的愿望。因为我本科是数学专业,硕士虽然转到农业经济,但是自己清楚经济学基础薄弱,再加上我的母语是蒙语,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蒙语授课,读硕士时就感觉很费劲。但是自己读博的愿望很高,很迫切,第二年继续报考黄老师的博士,通过曲曲折折2年的努力和黄老师招博向西部落后地区的倾斜,我终于考上了黄老师的博士!我是黄老师带过的少数民族大龄博士,入学时已经是36岁“高龄”。现在想想,黄老师当年招我下了多大的决心,考博的时候我还发邮件“打扰”过惜时如金的黄老师!感谢黄老师给了我读博的机会!
读博第一年我们的高微和高计在北大上课。高微是我的短板,所以在北大一年的修课我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压力山大,云里雾里过了一年,终于把专业课顺利修完。记得当时黄老师看着我的成绩单笑着说:“计量学得不错,你的微观基础确实挺差!”,我心里想要是没及格就完蛋了!我当时腿在抖。
博二开始进行农村调研。虽然我从小在牧区长大,乡下的环境很熟悉,但是开始调研时问卷不知道怎么问。记得第一次在延庆调研,Scott Rozelle教授带着大家一起调研,当我磕磕绊绊问不出来的时候,Scott说:“我教你怎么问”,然后旁边的农户笑着说:“外国人教中国人怎么讲汉语”,大家都哈哈大笑。后来经过多次调研我也熟能生巧了,晕车的毛病也好了。山东蔬菜水果调研中我也成了一名带队的。出发前前一天正好胡定寰老师来跟黄老师讨论项目,黄老师说明天我们项目就去山东调研,胡老师问:“你自己带学生去?”,黄老师指着我跟胡老师说:“都是学生带队去”,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终于让黄老师放心了一次。
博三处理调研数据时我没少让黄老师生气。记得为了搞清楚北京周边地区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分布情况,奶农调研回来后,需要从地图上先搞清楚乳品加工企业的分布,然后找资料,获取乳品加工企业的电话。一一打电话问清楚乳品加工企业的成立年份,结合调研奶农时获得的奶农的养牛年份,初步解决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另外还得打电话搞清楚奶农所在村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距离。当时差不多打了两天电话,到后来奶农说多少公里就记多少,自己的脑子基本不动了。当我把距离数据让黄老师看的时候黄老师非常生气,因为其中有个数据太离谱!黄老师生气地说:“足球是用头踢的”。我当时惭愧得都想钻到老鼠洞里。我真是把导师折磨得够呛。黄老师的福建普通话对我来讲简直是比外语还难懂,所以每次黄老师给我布置任务,怕我听不懂,就得边说、边写、边画,太费劲了!导师辛苦了!
黄老师很关心学生,只是不表达而已。记得有一次我的扁桃体犯了,进黄老师办公室想请假,一见黄老师,不知为啥不争气的眼泪就要往下掉,我赶紧出去了。当时小林急急忙忙找我说:“黄老师很担心你,问你怎么啦?”我听了特别的感动。我现在写这些小故事的时候嗓子还是有点儿堵,就想哭。
在CCAP欢送毕业生的典礼上黄老师说了一句:“你们这一届太能吃苦了!”。我们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这一届八位博士能按时顺利毕业,导师们更辛苦!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CCAP精神鼓舞着每个CCAPers!读博的四年目睹着黄老师全年无休的工作,能感觉到他是多么热爱科研,多么热爱三农!令我们由衷敬佩!
在CCAP读博的4年对我来说虽然艰辛,但是有太多太多的感动永远难忘!黄老师给了我读博的机会,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永远铭刻在心!感谢CCAP的老师们和师兄弟师姐妹们的帮助和鼓励!我永远骄傲我是CCAP成员!